「壞習慣想改卻改不掉,好習慣想養成卻一直失敗。」這應該是蠻多人都有過的想法。
過去三年,我一直挑戰養成各種好習慣,但總是無法堅持超過五天。每次中斷後就放棄,隔一兩個月再次挑戰,但過不到一週就又失敗了。
其中一個例子,就是冥想。
我冥想 App 上面的數據顯示,在 274 天內,總冥想時間 480 分鐘。因為一次的冥想是 10 分鐘,等於我在這 274 天裡面,只有 48 天有冥想。
這不是說我每六天會冥想一次,而是我會連續冥想四天,然後接下來 24 天沒有冥想。簡單來說就是試圖培養習慣,但不斷失敗。
上個月底我重新閱讀《驚人習慣力 》,決定使用這上面的方法培養冥想習慣。
用新的習慣養成方法後, 17 天內我冥想了 154 分鐘,而且這 17 天,我每天都至少冥想 1 分鐘。
我的感覺就如同這本書作者寫的一樣:
當我無意間開始第一個習慣時,得到的改變竟然都可以持續,我才瞭解以前依賴的那些策略完全沒用。當有效果的東西一出現,你就可以看得出來哪些東西沒有用。
這個方法到底是什麼?同樣以冥想為例,簡單講一下我的作法:
- 規定自己每天打開冥想的 app 聽 10 秒鐘,重點是不能讓自己有任何壓力。
- 一開始你可能想設定一分鐘,但只要想到要聽一分鐘,可能會讓你感到任何一點點壓力,就要再縮短時間。
- 你可以聽超過 10 秒鐘,但是只要開始感到不耐煩,就停下來。很多冥想 app 一個 lesson 是 10 分鐘,不要堅持聽完,感到煩躁、有壓力就停下來。我的經驗是超過 8 成的天數我會聽完。
- 絕對不要讓自己在任何階段感到壓力,不要騙自己說「我假裝只要聽 10 秒鐘,其實我還是希望聽完 10 分鐘」,只要有 10 秒鐘,你今天就達成了,為自己慶祝。
- 每天都一定要做,就算已經要睡了,還是可以打開聽 10 秒,反正只有十秒。
- 想個辦法提醒自己,我是用 Streaks 這個 App,只要我當天沒有完成,它就會有個標記提醒我。但也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方法,例如放一張 A4 紙寫「冥想 10 秒」,每天起床後就放在床上,等你要上床睡覺時,如果還沒做就會提醒到自己。
事實上不只冥想這個習慣,我現在同時在養成三個不同的習慣。這三個習慣都是我多年以來希望養成的習慣,但過去三、五年不斷失敗放棄,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習慣堅持超過 5 天。
但自從用了這個新的方法,我第一個開始養的習慣,現在已經連續 20 天達成。
一些人看到這個,可能會覺得最後的提醒是重點。不,重點是「10 秒」。千萬別讓心裡產生任何壓力。
《驚人習慣力》推薦程度
-
5/5
-
雖然書中的重點不多,很多重複內容,但不會讓你覺得是濫竽充數。而且如果真的乖乖照做,非常有用。
重點摘要:
-
當你疲憊時,意志力會很薄弱,前額葉無法發揮功用,所以你會重複你常做的事情
-
養成習慣需要的範圍很廣,從 18 天到 254 天都有,通常越困難的習慣,需要花越多的時間才能養成
-
一次不要同時培養超過三個迷你習慣
-
把你的習慣設定成「簡單到爆」,要是講出來會覺得荒謬的程度
-
問自己「為什麼要養成這個習慣」
-
設計一個會每天提醒你有沒有達成的機制
-
達成後,用笑聲獎勵自己的大腦
-
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養成這個習慣:要你去做,比不做還容易。
-
養成習慣後你會不假思索的行動,不用做出要執行的決定,就會自動投入那個行為。你不會想「好吧,我決定去健身房。」你會直接準備好你的東西出發,因為今天是星期二,覺得該是運動的時間了。
如果你不確定什麼叫做不假思索的行動,我覺得 Peeta 葛格這個限時動態很符合定義 😂
感謝 Peeta 葛格 允許我用這張圖
-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拖延、沒有去行動,要提醒自己的任務有多微小,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做完
以下是筆記摘錄
-
當我無意間開始第一個迷你習慣時,得到的改變竟然都可以持續,我才瞭解以前依賴的那些策略完全沒用。當有效果的東西一出現,你就可以看得出來哪些東西沒有用
-
這本書的重心在用小步驟建議習慣,因為習慣是影響最重要的因素。杜克大學研究指出, 45%的行為來自於個人的習慣
-
迷你習慣,就是簡單到爆。每天100下伏地挺身可以縮小成一天一下伏地挺身
-
迷你習慣是逼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正面行為,小步驟每次都奏效,只要持續下去就能建立習慣
-
壓力會增加習慣式行為。在壓力下,人們無法輕易做出決定,這時意志力會薄弱,或會感到無法承受。當你累到不能做決定時,常常就是重複你常做的事情
-
根據不同的活動,養成習慣需要的範圍很廣,從 18 天到 254 天都有,通常越困難的習慣,需要花越多的時間才能養成
-
從生理方面來看,少做一天,習慣並不會因此變質。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如果你放任自己,少做一天的確會有問題
-
改變習慣會涉及到兩個重要因素-基底神經節和前額葉。除了前額葉之外大腦其他部位都是在決定「東西是什麼」,而前額葉則關注在「可以有什麼作為」
-
建立習慣的唯一方法是,教大腦其他部位去喜歡前額葉想做的事。
-
由於前額葉的功能很強大,會很耗費精力,讓你容易疲勞。而當你疲憊或承受壓力時,大腦的重複模式就會接手
-
動機並非是件壞事,但若想要改變持之以恆,動機是不可靠的策略
-
快樂會讓人抽象思考,這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大格局,但若要追求須要具體思考的目標,快樂就會造成困難。
意志力消耗殆盡有五個主要的原因
-
努力
-
認知的困難度
-
負面的影響
-
主觀的疲勞
-
血糖濃度
迷你習慣不太會消耗到意志力
第一步:寫下好習慣清單,再「迷你化」
-
一次不要同時培養超過三個迷你習慣
-
把你的習慣設定成「簡單到爆」
-
一般人會想,我可以輕鬆做二十下伏地挺身,不需要說只要做一下。但這種想法只考慮到一種力量,那就是體力,卻沒考慮到意志力
-
如果做起來有阻力的話,利用你的創意,把行動弄更小
第二步:每個小習慣都問「為什麼」
- 確認來源,來源最好來自內在而非外在
第三步:設定習慣暗示
-
常見的暗示有兩種:根據時間,例如「每週一、三、五下午三點要運動。」或是根據活動,例如「每週一、三、五吃完午餐後要運動。」
-
就算沒有暗示,迷你習慣也小到不會失敗,一般來說一個迷你習慣只需要花一分鐘來做
-
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拖延、沒有去行動,要提醒自己的任務有多微小
第四步:建立獎勵計畫,讓自己更有成就感
-
用笑聲獎勵大腦
-
當你覺得自己需要被獎勵時,就犒賞自己一下
-
獎勵可以恢復意志力
第五步:運用 APP 紀錄你的執行力
- 有篇研究發現,當你把想法寫在紙上的時候,這個想法在腦中的地位或更形重要,但用打字的方式,並沒有這種影響力,你必須用手寫的才能放大這種效果
第六步:從小處著手,才不會讓自己有阻力
在朝向習慣的路上,有三件事是我們想做的:
-
強化意志力
-
當下要有進度
-
不會消耗意志力
第七步:把小習慣排進你的行事曆,按表操課沒壓力
- 如果在任何時候達到目標會讓你覺得有所猶豫,檢查一下是否有其他要求隱藏在腦中。你真的在努力達到迷你目標嗎?還是你的目標變大了?請拒絕更大的目標,因為小目標反而可以讓你做更多
第八步:保持耐心,小心操之過急,在內化成習慣前別鬆懈
行為成為習慣的徵兆
-
不會有反抗力:要你去做,比不做還容易
-
認同:你現在認同這個行為,而且會非常自信的說:「我有在看書」或「我是個作家」
-
不假思索的行動:你不用做出要執行的決定,就會自動投入那個行為。你不會想「好吧,我決定去健身房。」你會直接準備好你的東西,然後就出發,因為今天是星期二,或因為覺得該是運動的時間了
-
你不會擔心:剛開始的時候,你可能會擔心少做一天,或太早就放棄,但的行為養成習慣,你知道除非有緊急事故,不然你就會去做這件事情
-
常態化:習慣是不帶有感情的,一旦成了習慣,就不會感到興奮。當行為轉變成常態,就變成了習慣
遵守這八項規則
-
不要耍詐,偷偷要求自己做超過
-
對任何進展都感到開心
-
完成迷你習慣後犒賞自己
-
穩紮穩打
-
如果出現抗拒,就退一步,降低要求
-
提醒自己這是小事一樁
-
不要認為步驟小到不值得一試
-
把多餘精力和野心放在額外好處,而非更高的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