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去哪一種投資機構工作?

又到了財報狗學院每年招募投資研究實習生的時候,前幾天面試發生一個有趣的小故事。

「你畢業後的職涯規劃是什麼?」這是我們面試時一定會問的問題。

「我最終想做的是 Buy Side 研究員,但一開始很難直接進去 Buy Side,所以可能會先去 Sell Side 歷練一下。」在過去我們面試的上百名應試者,大概有八成的回答是這樣。

研究員根據服務的對象不同,可以粗略分成 Buy Side 跟 Sell Side。

所謂的 Buy side,就是實際投資的機構,例如自營部、保險公司、私募基金、家族辦公室,Buy Side 研究員的重點是要提供能夠賺錢的投資機會,是花錢投資的一方。

另一個是 Sell Side,在台灣最多的就是投顧,例如大家開戶後券商提供的研究報告,就是 Sell Side 研究員寫的。Sell Side 機構本身不投資,而是販賣商品 (金融資產、投資建議) 給他們的客戶。

由於研究報告提供的對象不同,自然會產生出不同的誘因。以 Sell Side 來說,他們最主要的目標是販賣產品,而不是寫出賺錢的研究報告。去年學院的內部訓練,一位講師說:「如果你未來做的是 Sell Side,我能夠給最好的建議就是,目標價寫得越聳動越好。」一般來說,會認為 Buy Side 的報告比 Sell Side 報告更重視實際投資結果,我們常聽到很多 Sell Side 研究員會說他們被主管要求提高目標價,好讓這篇報告變得比較吸引人。(當然,這不代表 Buy Side 就非常完美沒問題,不然也不會有所謂的結帳行情。)

 

財報狗學院的研究員們

「Buy Side 一開始很難進去,所以要先進 Sell Side,為什麼會這樣覺得呢?這認知是從哪裡來的?」我接著問

「之前有學長姐回來跟我們分享,這是當時聽到的。」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,畢竟在學校的時候,對職涯的認知多數是來自於願意回來分享的學長姐。

在財報狗學院,我們的目標是聚集傑出的研究員,透過互相交流,一起創造長期優異的報酬。其中一部分就是培訓有潛力的學生,並且協助他們找到投資工作。

結束一整天的面試後,一出會議室,學院的一位學員對我說:

「威宇,我剛剛接到電話通知錄取了。」他正在面試一個家族辦公室的個股研究員,在前面講的分類屬於 Buy Side。

第一份投資工作就進到投資 Buy Side,這在財報狗學院不是特例。過去三個月,學院有四個人找到工作,全部都是 Buy Side 研究員,包括私募基金、實業公司、家族辦公室。

巴菲特有一篇著名的演講,《葛拉漢和陶德村的超級投資人》,裡面提到:

『如果你根據美國人口分布比例,從全國各地找來了2.25 億隻猴子,經過20 天遊戲後,有 215 隻勝利者,你發現這些勝利者中,竟然有 40 隻猴子是來自同一個小鎮的動物園,這時,你可能就會去這個動物園進行採訪,問管理員平常餵什麼食物、猴子有沒有受過什麼特殊訓練等,也就是說,當你發現,許多成功者集中在一處時,就會開始尋找共同點,因為那可能就是導致成功的因素。

科學上的研究,通常也是遵循這種模式進行。比如說,你想要分析某種罕見疾病的成因,如果你發現,全國僅有的 1,500 件案例中,有 400 件是發生在同一個小鎮上,你可能就會開始研究那裡的水質、居民的工作性質,或其他各種因素,因為你知道,有 400 件病例集中在這麼小的範圍裡,一定不是巧合,雖然仍不知道疾病的成因,但至少知道應該到哪裡去找。

我要說的是,這世界上的人,除了可以用地理發源地來進行劃分,也可以用「知識來源」分類,如果你在「投資世界」裡進行統計,你會發現,有極高比例的成功者,都是來自「葛拉漢和陶德」這個小村莊,已經不能單純用巧合或運氣來解釋。

從去年初開始經營財報狗學院,到現在逐漸看到許多成果,在為他們開心的同時,我也在想,也許我們做對了什麼?

 

我們做了什麼跟別人不一樣

如果要得到與眾不同的結果,就要做與眾不同的事。如果做的事情都跟別人一樣,那只會得到相同的結果。那我們做了什麼不同的事呢?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。

重視研究品質

最近 Jeff 在他的個人臉書上說:「優秀經理人常有,卓越研究員難尋。」 在選股、研究、交易這三個階段中,我們將研究擺在最優先的層級。

在財報狗學院,比起能不能找到很多投資機會,我們更重視研究的品質。我們會花許多時間理解整個產業的循環和關鍵變化。這表示我們會捨棄報告的數量,沒辦法同時顧所有題材;也表示提出的每一個觀點,就算過程既費時又麻煩,都要經過多方的比較驗證。但我們相信,長期來講,提升大家的研究能力會產生更高的效益。

具體來說,我們重視研究員對每一個投資機會所提出的假設和問題,這個投資機會為什麼存在,跟市場觀點存在哪些差異,市場忽略了什麼?

要能夠提出別人沒看到的觀點,並提出合理解釋,就不能只看別人看的東西。研究員需要花更長的時間研究,並且將台、中、美的產業鏈上下游串在一起互相映證,理解過去至少八至十年的產業循環及關鍵因素的變化。

跟別人分享

比起其他技能,學習投資更需要專家的回饋⁣如果做完一件事情沒有回饋,你下一次再做也很難進步。這幾年,我越來越體會到追求回饋在投資上的重要性。不管是學生還是出了社會,其實大家都不會主動給你的報告回饋。很多 Sell Side 研究員,甚至連他們的報告寫出來有多少人看都不知道。

在學院我們有一套回饋機制,一份報告會修改三、四次,接受數十人的意見。包括新人時期會有 Mentor 帶領,每週的週會分享,月會前的 office hour 和講評,到最後的月會跟專職投資人和產業人士報告。

透過大量、高頻分享,提高自己獲得不同回饋的機會。當然,這不是任何人給回饋都有用,我們要的是專業人士的回饋,那要怎麼拿到呢?

選對人,建立環境

比起上面兩點,這一點才是最關鍵的理由——找對的人。

每一次的面試,我們都花很多時間確認這個人選是不是我們可以合作的對象。包括邏輯、個性、溝通能力、價值觀、是否具有成長心態、對投資的熱情等等、學習方式等等。

我們都是環境的產物 ,而環境又是由人所組成的。我們真正在做的,是找到一群合適的人,透過一個機制建立長期且有意義的交流環境。這不只是在說培訓的學員,包括參與財報狗學院月會的每位參與者、在投資領域工作的人,以及各產業的專家。

我相信這些學員,就算沒有加入財報狗學院,還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。絕大多數的成績,都是在反映自身的努力。我們所做的,只是給予更多的資源,透過聚集一群有能力、對投資有熱情而且願意交流的人,加快他們在這條路上的速度。